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大腳小腳共學團的目的與價值

【目的與價值】


共學團組成的初期目標,不是為了帶領孩子學習什---孩子在遊戲中自然就會學習與成長---而是要帶領父母改善對待孩子的方式,以愛與溫柔、信任與說理,取代嘮叨、賞罰、命令、打罵、嘲諷、情緒發洩等態度。更積極的則是要給孩子機會練習自主的生活,大人也必須學習如何與孩子對話,並觀察自己與孩子和其他家庭之間的互動。

這是一種跟其他幼兒PG團體在實際運作上有很大差異的共學模式。

以下兩段引用郭駿武談台北共學團的經驗分享(原文刊登於蒙特梭利月刊99期)
在現實的環境中,要找到不打罵、不威脅恐嚇的理念的家庭及玩伴其實是不容易的,於是我透過網路的途徑,不斷的分享與孩子互動的點點滴滴,並且透過協助瞭解不同年齡孩子需求的父母的討論,組成共學團。

我們認為目前的幼兒教育(幼稚園)無法滿足孩子在生理、心理、學習發展空間的需求,而目前流行的幼兒自學團體,父母本身對於教養的反思與公眾事物參與的程度並不足,所以共學團的父母陪同這些孩子,一方面學習不打罵的話要如何教育小孩,並且不被『威權意識』、『資本社會』中商業運作邏輯所影響,一方面學習如何協助孩子進行學習!

在共學團互動的時間裡, 父母可以討論社會價值、婆媳關係、夫妻關係、親子互動中的教養方法運用,然後互相支持鼓勵打氣,孩子同時透過沒有大人介入的同儕互動學習拿捏人際關係(因 為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孩子很少出現攻擊的行為與舉止),在沒有侷限的空間中,盡情的探索自我、自然與世界,整個城市就是我們的學校與家庭、生活與學習, 就這樣我們一群大人小孩一起走過了半年的磨合期!一位共學團的媽媽分享:『被醫生判斷學習障礙的孩子,半年來卻被同去治療的孩子家長驚訝於為什麼孩子 的進步這麼大!』她其實很清楚,孩子平常在共學團裡玩樂與體驗的生活是很有幫助的!

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這些不被打罵威脅恐嚇的孩子,有了形塑成熟自我的形象與穩定的情緒,有了自主練習拿捏的人際關係,接下來我們要跟著孩子一起體驗這世界的美好與感動,音樂、美術還有那大自然的悸動……………

大腳小腳(平日)親子共學團基本說明

大腳小腳(平日)親子共學團

親子共學團如何運作

*每團招收20組親子家庭(孩子以0-5歲為主)

*成員:父母(或之一)孩子,領隊。
*作法:平日團每週共學兩天,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
(視場地情況安排親子活動或自主遊戲等)

*父母必須全程陪伴,大人彼此互助幫忙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照顧,領隊從旁協助處理孩子及其與父母的互動。

*共學初期,成員之間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約三個月),而孩子們也要透過長期的遊戲與良好的對待以厚實心智與身體的能力。等團體狀況穩定後,就會依照孩子的發展能力與父母的興趣,進行主題式親子共玩旅遊,或共學更久之後,視需要安排科任老師提供孩子自主學習課程。

*共學場地:盡量在大台北地區,大眾運輸工具可到的戶外空間,以自然,安全,免費(或低收費),好玩優先,參加者自行前往。

如何加入
有意加入的親子其家長必須先報名「共學父母教養實踐班」,全勤出席課程之後就可以加入共學。加入者的資格為家中有0-5歲的幼兒,此後該團的成員就是固定的,除非有人退出或加入。上完共學實踐班並組團,開始共學團的運作。我們不預設一個共學團會運作幾個月或幾年,但希望是能長期經營,而非短期活動。

共學團支出
每戶每月繳2500元給領隊作為津貼*。其他如午餐費交通、場地門票等非固定支出由成員自付。

關於領隊津貼的說明:
這並不是一種金錢與商品的交換(服務業與顧客);我們比較希望領隊和共學親子彼此是合作夥伴的關係,而付費是用來支持領隊可以提供理想中的教育方式。

 共學團的性質
這不是一個營利的組織與方式,是對話與實踐的教育社群。
這不是一個托育的場所,是教育上共同參與、反思與實踐的場所。
這不是聯誼社團,是透過行動改變現實環境的學習團隊。
這不是某個人或某種理念的附屬團體,是個以平等跟尊重為基礎的親職教育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