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與價值】
共學團組成的初期目標,不是為了帶領孩子學習什麼---孩子在遊戲中自然就會學習與成長---而是要帶領父母改善對待孩子的方式,以愛與溫柔、信任與說理,取代嘮叨、賞罰、命令、打罵、嘲諷、情緒發洩等態度。更積極的則是要給孩子機會練習自主的生活,大人也必須學習如何與孩子對話,並觀察自己與孩子和其他家庭之間的互動。
這是一種跟其他幼兒PG團體在實際運作上有很大差異的共學模式。
以下兩段引用郭駿武談台北共學團的經驗分享(原文刊登於蒙特梭利月刊99期)
「在現實的環境中,要找到不打罵、不威脅恐嚇的理念的家庭及玩伴其實是不容易的,於是我透過網路的途徑,不斷的分享與孩子互動的點點滴滴,並且透過協助瞭解不同年齡孩子需求的父母的討論,組成共學團。
我們認為目前的幼兒教育(幼稚園)無法滿足孩子在生理、心理、學習發展空間的需求,而目前流行的幼兒自學團體,父母本身對於教養的反思與公眾事物參與的程度並不足,所以共學團的父母陪同這些孩子,一方面學習不打罵的話要如何教育小孩,並且不被『威權意識』、『資本社會』中商業運作邏輯所影響,一方面學習如何協助孩子進行學習!
在共學團互動的時間裡, 父母可以討論社會價值、婆媳關係、夫妻關係、親子互動中的教養方法運用,然後互相支持鼓勵打氣,孩子同時透過沒有大人介入的同儕互動學習拿捏人際關係(因 為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孩子很少出現攻擊的行為與舉止),在沒有侷限的空間中,盡情的探索自我、自然與世界,整個城市就是我們的學校與家庭、生活與學習, 就這樣我們一群大人小孩一起走過了半年的磨合期!一位共學團的媽媽分享:『被醫生判斷學習障礙的孩子,半年來卻被同去治療的孩子家長驚訝於為什麼孩子 的進步這麼大!』她其實很清楚,孩子平常在共學團裡玩樂與體驗的生活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認為目前的幼兒教育(幼稚園)無法滿足孩子在生理、心理、學習發展空間的需求,而目前流行的幼兒自學團體,父母本身對於教養的反思與公眾事物參與的程度並不足,所以共學團的父母陪同這些孩子,一方面學習不打罵的話要如何教育小孩,並且不被『威權意識』、『資本社會』中商業運作邏輯所影響,一方面學習如何協助孩子進行學習!
在共學團互動的時間裡, 父母可以討論社會價值、婆媳關係、夫妻關係、親子互動中的教養方法運用,然後互相支持鼓勵打氣,孩子同時透過沒有大人介入的同儕互動學習拿捏人際關係(因 為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孩子很少出現攻擊的行為與舉止),在沒有侷限的空間中,盡情的探索自我、自然與世界,整個城市就是我們的學校與家庭、生活與學習, 就這樣我們一群大人小孩一起走過了半年的磨合期!一位共學團的媽媽分享:『被醫生判斷學習障礙的孩子,半年來卻被同去治療的孩子家長驚訝於為什麼孩子 的進步這麼大!』她其實很清楚,孩子平常在共學團裡玩樂與體驗的生活是很有幫助的!」
請問要怎麼加入
回覆刪除